自由時報》 自由共和國》洪敬富/沉淪中的臉書Meta:當科技巨頭跪倒於紅色權力之前 |
|
2025/04/20 05:30
|
 |
Facebook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美聯社檔案照)
洪敬富/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
 |
科技巨頭Meta近日被指控在社群平台臉書使用工具,審查台灣、香港兩地言論內容,引發關注。(路透檔案照)
四月,全球經濟在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中劇烈搖擺。當世界各國絞盡腦汁尋求減緩美國關稅衝擊的同時,中共政府選擇以「奉陪到底」的強硬姿態回應。然而,就在各大國際媒體的鎂光燈聚焦於川普二.○之美中貿易戰時,一場在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卻揭露出另一個更為隱蔽、卻同樣震撼世界的風暴。該風暴的主角正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社群媒體巨擘之一:Meta(前稱「臉書」)。
Meta曾以連結世界、促進言論自由為傲,如今卻可能成為箝制自由、配合獨裁政府的幫兇。根據Meta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莎拉.溫—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出席一項由美國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主持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下犯罪與反恐小組委員會之證詞,Meta早已與中共政府「密切合作」(hand in glove);為了開拓價值高達一八○億美元的中國市場,其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親自設計及實施Facebook審查工具—專門針對台灣與香港的貼文,只要文章在臉書上的瀏覽數超過一萬人次,就會自動觸發「總編輯」機制進行政治審查,為中共建立的言論紅線護航。
這「一萬人次」的設計並非偶然,它精準對應中國司法系統中,已於二○一三年頒布的網路言論處罰基準。根據中共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網路誹謗點擊數達五千次以上、轉發達五百次者,即可構成刑法所稱「情節嚴重」,進而被定罪。該標準成為中共建構「數位極權」制度的重要基石,也成為中國網民自我審查的主要來源之一。
|
下方繼續閱讀
繼續閱讀keyboard_double_arrow_down
|
在台灣與香港這兩個自由社會中,只要任何針對中國政策、領導人、主權爭議、政治敏感或任何禁忌議題加以討論或批評,一旦在網上獲得一定的關注量,就可能進入Meta設計的數位陷阱,遭受「總編輯」的審查與可能的限流、刪文、帳號凍結等處置。當言論自由蛻變成網路演算法下的階下囚,臉書所承諾的「讓世界更開放、連結」,只剩下了諷刺。
事實上,根據威廉斯的揭露,Meta早在二○一四年就暗中展開「阿爾德林計畫(Project Aldrin)」,部署一條美中之間的實體數據通道,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共政府能直接取得用戶資料,包括美國用戶的個人私密資訊。這條通道在未經美國國會干預前,幾乎無人知曉,甚至連Meta內部大多數員工都被蒙在鼓裡。而這一切的代價,不僅是國家「數位主權」的喪失,更是對民主價值的出賣。Meta早已不是單單的社群平台而已;它的人工智慧模型Llama更可能已廣泛地被中國企業(如DeepSeek)使用,甚至間接促進了中共在軍事AI領域上的突破。Meta不光是輸出技術,也可能輸出其審查機制、監控架構與平台治理經驗,無異於為數位極權主義添磚加瓦。
誠然,如此的商業做法也非Meta獨有。TikTok,一個由中國網路科技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所擁有的平台,同樣在美國引起高度爭議。二○二二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席卡爾(Brendan Carr)就曾要求蘋果與Google下架TikTok,稱其為中共政府的數據武器,是披著羊皮的狼,涉嫌收集大量美國個人及敏感數據。
然而,兩者的差別在於,TikTok從未掩飾其母公司的中國背景,而Meta則是口口聲聲自詡為「自由世界科技龍頭」,實際上卻可能在背後進行與中共深度合作的祕密計畫。威廉斯的國會證詞指稱,Meta內部簡報:「我們的技術能幫助中國擴大全球影響力,實現中國夢。」當一間本該捍衛言論自由的網路科技公司,轉而協助實現一個建立在箝制言論、打壓自由基礎上的「獨裁夢」,這不僅是背叛,更是變節。
在這場美中數位權力競賽與科技博弈中,台灣與香港不幸成為Meta測試中國式審查制度的前哨站。其背後的邏輯相當清楚:台港兩地在語言、文化、飲食和習俗上最接近中國,卻又具備更為自由、民主的言論環境。對中共而言,這是必須嚴控的輿論沙場;對Meta而言,則是討好北京的網路實驗場。
只要這個「一萬人次」的機制存在,台港的網民永遠無法真正自由地表達輿情和意見。因為不管網上貼文多麼合理、多麼真實,只要足夠多人看見,它就可能成為被審查的對象。這不是自由社會的網路,而是一套移植自極權體制的數位防火牆—只是由美國網路企業代工製造。
再者,祖克柏雖曾在多次公開演說中自稱是言論自由的守護者,但這位科技巨擘曾在兒童剝削、假訊息泛濫、選舉操弄等議題上屢屢失責。去年一月,在美國參議院的一個聽證會上,他甚至被迫面對受害者家屬而當面致歉。如今,我們又看到他可能正在默許甚至主導的跨境審查、資訊交付與極權協作—臉書的沉淪,已不僅是網路社群企業的醜聞,更是一場民主信仰正在崩壞中。
Meta沉淪的過程,是科技與資本如何合謀,出賣價值、踩踏自由的最佳範例。我們不應再相信該平台會自我約束,也不該再把捍衛言論自由的責任寄託在一個願與中共沆瀣一氣的企業手裡。我們必須嚴正提出主張:第一,臉書應公開其審查機制的標準、流程與結果,包括涉及台港的動態內容;第二,各民主國家政府應立法要求跨國平台在地化資訊主權與政策透明化;第三,應對Meta是否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國安法展開獨立調查。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科技巨頭不是中立的。他們的沉淪,是我們自由的危機;他們的選擇,決定了民主世界的未來。如果我們繼續容忍臉書這樣的企業披著「自由」外衣卻為極權服務,那我們終將在無煙硝的戰爭中,失去說真話的權利。這是一場正義與真相的集體守護,是時候該對這場科技權力的向下沉淪,劃下我們的底線。 |
|
資訊來源 |
|
聯播網: 吉傳媒, 傑愛得資訊, 吉拉X, 劉俊宏, |
|
|